孙相适:王树滋 365备用 诗《关门山》欣赏
五龙村是个处在龙岗山大山怀抱里的独立的小山村。村庄的东部高峰十花顶海拔953.2米。发源于十花顶南侧的小河西流20公里注入苏子河,名为五龙河。由十花顶下延的南北两条村界的山岭向西包出一块盆地之后又紧密相聚,相聚处是一条成Ω状的峡谷。北面的大西山向南伸出一条山脊,山脊止处是个陡峻的山包,像伸出去的拳头。南面山岭终止处是一面弧形的悬崖,拳头将对面的大砬子顶弯。大砬子垂直而立,最高处达百米,峡谷最窄处仅62米。五龙河穿峡谷而出,进入五龙村的大车道在峡谷里伴河而行,此峡谷名叫关门山非常恰当。外地人走进峡谷时会惊叹“山重水复疑无路”,出了关门山,地面开阔一些,隐约可见五龙村落一角,“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王树滋,字晓坪,祖籍天津芦台,生于沈阳。清代道光十三年(1833年)考中进士,随后进翰林院深造学习三年。然而未等结业,他毅然放弃即将到手的高官厚禄,离开京城,陶情山野,隐居在今清原满族自治县清原镇阿尔当村。
关门山地形奇特,曾有文人形容这里像迷宫一样。
关门山峡谷紧连着又一条约2500米长的峡谷。峡谷两侧悬崖连绵,沟谷曲折。峡谷西起今拦截五龙河的得胜水库大坝,东至马尔墩村的下岗子。下岗子小河沿峡谷西北流,在关门山外注入五龙河。峡谷里的道路是从上夹河去往永陵的必经之路,汉代的玄菟古道、唐代的南道、清代的祭祖御路,都经过这里。直到民国时期,峡谷里依然车水马龙。这条路反复涉河,很不好走。关门山就在古道之侧。
此关门山位于今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上夹河镇五龙村沟口,是车辆进入五龙村的唯一孔道。
一峰高峙一纾回,古木周遮乱石堆。
关门砬子
王树滋在阿尔当小山村,以文学自娱,聚集一批文人,成立萃升书院。众文人在一起款斟漫饮,吟诗作赋,各展翰采,非常快乐。
此诗描绘的关门山景象是:一峰高高的耸立,对面的山峰围着它掉转方向伸展,中间狭窄的沟谷就象古代大力士“五丁”用利斧劈开的一条缝。狭缝双山紧锁,疑要闭合,云气阴暗,古木周遮,乱石遍地,一派巍峨雄险景象。
此关门山地点明确。但有文人在介绍这首诗时,从书本到书本,到《奉天通志》里去找关门山,找到一处,卷七十五记:“关门山,(抚顺城)城南五十里,山势居东南两大山之中,河水北绕而行,故名。”指的是抚顺县南部救兵乡已修成关山水库的关门山。于是就确定王树滋写的关门山就是这。其实,此说的错误很明显:1、救兵乡的关门山不在兴京县境内。2、即使论方位,它也不在兴京县的西北方。3、关山水库大坝连接的两山相距200米,不具备“地形险似五丁开”的形势。如果迈开双脚到民间走一走,就会发现叫关门山的地方不少哪。
关门山
云气暗疑双锁合,地形险似五丁开。